【UAS】鞠瑞馨 曹辉等丨TOD理念下智慧城市生态空间发展设计研究 ——以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项目为例

作者: 市政交通青年团青 发布日期:2024-05-29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TOD理念下智慧城市生态空间发展设计研究*——以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项目为例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课题:参数化建筑表皮设计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2021-DBY-KY-05)

  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TOD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智慧生态共享,将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开发进行快捷、高效结合,既能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又能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社交活动,同时可吸引客流,提升区域的商业价值。

  城市TOD策略注重公交和地铁系统的交通开发,场地内的交通规划偏重于整个大都市区域层面,围绕公共交通建立的开发模式,同时强调邻里与轨道交通融合的区域发展。该模式目前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城市开发中。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在网络信息化普及基础上,智慧城市的构建为公共空间、环境及居住生活圈带来集约效能,形成“站城融合”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项目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理念,构建5min核心智慧生态生活圈,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城市中心区与轨道交通枢纽浓缩为城市功能的智慧生态核心圈、文化互动体验圈,进而集聚人流,辐射整个城市。

  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项目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区,交通便利,基地本身具备多元性和源源不断的活力。金钟街区处于新老枢纽交接区域,人群构成多元,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其能承载商务、商业、娱乐文体、康养等复合功能。

  项目规划以“慧创新城、通达汇城、康养乐城、魅力商城、生态绿城”为愿景,设计“塑形象、谋创新、激活力、强文化”的发展路径,项目规划采用“一心、一廊、三点、多片区”的功能布局。“一心”指城市核心区,其中包含万达广场等大规模商业及办公建筑综合体;“一廊”指由西北至东南的城市景观轴线,贯穿若干地块,串联多个城市公园与核心区;“三点”指城市阳台、城市数据中心及创智孵化中心3个重要城市节点;“多片区”指以康养、精英、青年、回迁不同客群为主的多个城市居住片区,共同组成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设计伊始,在对项目地块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后发现,老版本用地中C2类用地属于商业金融业用地,这中间还包括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且除主干路外,其余用地的商业配套较少。商业及办公建筑为城市主干路的主要建筑类型,居住区缺少配套。通过对原控规的空间句法计算,发现金钟路南段、胜捷路全段未来交通压力较大,早晚高峰出行不利,亟需对原控规做调整,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整个地块开发分为3期,其中1期以地块西部为启动区,以康养和教育为主要产业,并联其他产业以吸引全年龄段人口入驻;2期以万达广场为核心项目带动人流,东南侧回迁安置区解决原住居民的安置问题,辅以若干配套设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3期通过核心区的建成,东北侧体育公园及东部城市数据管理中心的落成,完善城市功能。

  美即竞争力,“一街一风格”,多维展示城市特点、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力求“精而全”,不贪“大而广”,在空间上精益求精,功能上多元复合,根据周边条件及功能分区做好整体规划与形象设计,综合确定城市风格,建设“高颜值”城市。

  地铁、公交或其他大运量交通工具为核心区带来大量人流,与共享自行车、无人公交、出租车、私家车、未来智慧交通进行智能化转换。规划以公交站和地铁站为核心,为求周边5min生活圈可覆盖50%~60%的工作岗位与邻里社群生活,以此来降低内部车行交通的需求量。基于TOD策略,城市绿色交通枢纽在空间维度上规划布局空中人行廊道、地面交通空间与地下交通空间3个部分。

  1)空中人行廊道 作为连接滨水康养社区与核心商业区的人行道,可有效缓解地面大流量交通压力,使人们欣赏城市美景。

  2)地面交通空间 在核心区交通网络高密度布局的前提下,各枢纽节点的换乘时间在整个出行时间中所占比重慢慢的变大,通过综合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枢纽的建设(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站点、地铁口、智能交通设施和共享自行车停放点等组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无缝中转”“智能零换乘”。

  3)地下交通空间 以地铁站为核心将邻里4个商业地段进行融合,将大量客流分散至不一样的区域,在空间上丰富人们的行为选择,增加生活体验的层次,且紧密连接各地块商业空间,有效提升了商业活力。

  规划设计注重打造5min核心智慧生态生活圈,聚焦居民日常“衣、食、住、行”,形成社区生活圈规划及建设标准,指导社区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进而提高社区生活幸福指数。社区规划从行动计划的拟定、行动主体的构成和职责、行动推进流程等方面落实5min核心智慧生态生活圈目标,促进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充分的发挥社区居民力量,从发展诉求、方案对策、行动组织等方面提高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升社区凝聚力。同时,以特色空间引导多样生活,多维度的特色空间为城市生活开启新思路,为居民活动提供新场所。

  3)中央绿带特色空间 提升工作效率,增进办公交流,有助于思维碰撞,开展多种活动。

  未来城市公园可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核心。将原有规划性质的公园在空间维度延展向上,布局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及空中连廊,使公园的空间概念蔓延至空中以形成立体的城市公园。其不仅承担城市的休闲、景观、生态或简单的服务功能,而且在提供优美城市环境和绿色公共空间的同时,高效率、高质量地支撑城市运转,赋予城市核心区新能量。

  在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项目中,城市公园将周边的生态环境引入城市中心,与各类城市公共功能相结合,使绿色生态与景观环境覆盖城市活动,并将金钟街核心区打造为超级公园。

  产业决定城市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故定位应突出“特色”。特色是城市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智慧廊道是支撑城市高容量开发的重要工具,是能组合、适应、进化、生长的未来城市新元素。通过空中平台、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连接并支撑城市建设,使城市更丰富、更开放、更高效。

  1)城市空间 智慧廊道是开放的公共平台,周边建筑对其开放,建筑的多层次室外平台与其连为一体。

  2)城市功能 智慧廊道创造出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使周边更多的建筑界面为城市提供公共功能,与城市开放空间更好融合。

  3)交通转换 “智慧廊道”组织车行、步行、货流、智慧交通、自行车等城市交通体系,提升整个区域的交通容量与组织效率。

  4)廊道下方空间 智慧廊道下方空间较为灵活,根据不同城市区域可设置城市服务、商业服务、产业服务、交通服务等,如根据交通需求设置自行车停车位、班车临时停放位、新能源车充电位,或为未来可能的交通需求预留空间。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俏,故未来的城市效率提高依赖于土地的复合利用。智慧城市的发展引导产业价值的提升,城市资源可更主动地围绕人与公司进行配置,建筑形式更加开放、透明,建筑功能不再单一。以位于东侧地块的城市数据中心为例,其融合科研、研发、展示、咨询等功能,搭配公寓、共享办公等设施,适合各类企业的多样化服务,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从而体现智慧城市的价值。在生活便利、智行辅助、环境管理和安全维护等方面综合布局智慧生活,增强智慧空间的体验感,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单元。

  从道路到街道需实现理念、方法、技术、评价等要素的转变,沿街建筑规划设计需满足行人视觉体验需求,同时根据步行速度进行立面分段,确定重点设计区域。

  1)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与生活方式”转变 城市交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物的顺畅流动,因此要在观念和实践中真正的完成由“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必须应用系统方法对慢行交通、静态交通、机动车交通及沿街活动进行统筹考虑。

  2)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 工程设计必须尊重沿线建筑、风貌条件及活动需求,突破既有工程设计思维,突出街道的人文特征,整合市政设施、景观环境、沿街建筑、历史风貌等要素,通过整体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特色街道。

  3)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 以道路红线管理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对于加快和保障道路建设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应成为提升街道品质的隐形障碍。要实现街道形象的整体塑造,需对道路红线内外进行统筹,对管控的范畴和内容做拓展,将设计范围从道路红线内拓展至道路红线外的沿街空间,将关注对象从单纯路面拓展至包括两侧界面的街道空间整体。

  4)从“强调交通效能”向“促进街道与街区融合发展”转变 体验城市、促进消费、增加城市交往及社会活动均与街道联系紧密,应将街道作为城市人文记忆载体,以促进社区生活、地区活力及经济繁荣。

  1)打造多元融合的智慧城市 功能叠加不是机械地“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并非新型城市的代名词,需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康养功能、乐活功能、商业功能和社区功能,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2)实现生态与城市的融合 庞大的城市系统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态与城市的融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在缺乏充足绿色空间的客观前提下,空间与功能融合彰显了设计智慧。

  3)打造多元业态“零”距离的慧创新城 主要道路以彩虹天桥相连,连通西部城市阳台、城市公园、总部经济区、居住区、商业街、地铁站、万达广场等主要城市设施,步行距离内覆盖大型餐厅、超市、商场等服务功能场所。各类服务功能通过城市天桥串联实现“零”距离。

  近年来,城市建设呈“千城一面”现象,城市发展大多图“快”求“新”,忽略了文脉传承。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不再脱离本源,更倾向传承传统,以此增强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

  1)城市阳台 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与社区集散场地,为加强城市文化渗透,城市阳台携手康养板块,使城市与环境融合,在文化输出的同时将自然引入城市内部。

  2)养老公寓与联排别墅 生态与康养相融合,打造绿化系统“立体复合”的未来建筑场景。

  8)数据采集中心 通过5G互联实时监测社区人员健康情况,联网城市医疗终端,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实时采集交通网点车流量信息,自动调节应急车辆行驶路线及各路口信号灯时长,实现无人公交车及无人配送车的实时定位。

  在城市更新契机下,天津市东丽区万达城市设计项目采用“塑形象、谋创新、激活力、强文化”的发展路径,以“一心、一廊、三点多片区”的功能布局,探索产业、居住、商业、商务、智慧、生态等多元融合的新城理念和开发模式,以“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在“慧创新城、通达汇城、康养乐城、魅力商城、生态绿城”愿景下,集中优势力量、避免“千城一面”,精心打造金钟路5min核心智慧生态生活圈,筑就东丽新城门户,为天津乃至全国的智养新城建设提供借鉴。

  [1]武洋,张昕,吕溪菡. 杭帮水韵与青莲滴露——杭州河景TOD设计与雄安高铁站设计[J]. 城市建筑空间,2022,29(3):10-14.

  [2]时海城,程越,张墨. 智慧城市的生态规划设计思考[J]. 城市住宅,2021,28(12):134-135.

  [3]徐超. 城市综合体TOD 一体化设计策略探讨——以通州区运河核心区多功能用地项目设计为例[J]. 建筑技艺,2021(S1):23-27.

  [4]洪扬,蒋卓. 多元规划理念的植入与融合——合肥市滨湖新区中心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J]. 智能城市,2019,5(11):76-77.

  [5]薛晖,侯方堃,张博伟. 创新空间与TOD 相遇的城市裂变全球成功案例对成都民乐站TOD 地区创新空间营造的启示[J]. 建设设计管理,2020,37(5):26-32.

  [6]贺捷.TOD 理念下步行化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以厦门市马銮湾南岸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8(S1):89-93.

  [7]牛斌,姜雨霏. 运维视角下的TOD 开发设计研究与探索[J]. 建筑实践,2019(9):40-45.

  [8]胡志文. 城市界面的TOD 复合策略——以四座“龙之梦”交通商业综合体为例[J]. 城市建筑,2015(13):34-36.

kaiyun官方注册APP下载-官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240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