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市政工程 发布日期:2025-03-25
在过去一年中,民宿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泡沫的刺破让许多从业者意识到,单一的客房经营已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经营多年的杨青对此深有体会,尤其是在经历了去年的短暂“井喷”后,他所管理的民宿生意明显下滑。今年节假日的入住率虽然仍有所回升,但整体趋势却让人感到吃力和无奈。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多方采访,民宿行业的痛点几乎成为共识:整体入住率和房价难以提升,而短期内的快速扩张却让资金实力弱小的民宿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根据近来的研究报告,民宿按运营模式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传统独立民宿、品牌民宿和房地产开发商介入的民宿。然而相较于酒店行业的规模化、连锁化,民宿的规模往往较小,通常客房数量从几间到几十间不等。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如今我国超过30万家企业涉及民宿业务,51.13% 企业成立在1至5年之间,意味着该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新入者。尽管注册数量增长,行业的内在竞争却愈发激烈,许多小型民宿因运营困境而面临退出。尤其是受不少经济因素和市场调整的影响,入驻率普遍降低,投资回报周期也逐渐延长。
对于何以致此,业内专家和从业者无不提到价格竞争的残酷以及消费者的自身选择。在过去短暂的“井喷”现象中,许多民宿主以为行业春天的到来,但在今年却不得不面临逐渐降温的市场现实。随着华住、首旅如家等知名酒店集团的扩张,标准化酒店的涌入切走了一部分消费市场,许多原定位中高端的民宿逐渐处于客源流失的危机中。虽然游客出游人数有所上升,客单价却染上了下降的色彩,好些民宿不得不面对降价的无奈抉择。
例如,杨青所管理的民宿项目,投资总额在300万左右,去年入住率约为80%,而今年下降到了70%,整体房价下滑幅度在10%至20%之间。疫情过后,房价成本和人力成本大面积上涨,如今回本周期有的长达五年甚至更久。曾经的高利润和快速回本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奢求,要维持生存,重新审视投资模型及市场策略是所有民宿主的当务之急。
接下来,民宿行业将在细分化与小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业者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竞争手段已不再适用,个性化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体现在日常运营中。从调研数据分析来看,近七成用户表示首选配备管家服务的民宿,这也印证了未来服务个性化与质量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不同于以往由管理模式主导的传统酒店,如今的民宿愈发需要靠高素质的管家团队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进而保障经营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最后,随市场的逐步洗牌和消费的人思维的变化,未来民宿行业无疑将进入更深层的调整期。在这场变革中,生存法则将考验着每位民宿主的智慧与耐力。若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难免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对此,民宿从业者能否找到自身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如何释放附加值,以及如何重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行业能获得立足的,终究是那些勇于拥抱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