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党建工作 发布日期:2025-03-19
近年来,人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热情持续高涨,民间传统文化正以新的姿态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
在商业设计领域,在地文化被提及、被强调的次数也越发增长,许多新面世的商业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子,但许多文化呈现方式也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为探寻更多民间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在2025开年之际,空间印象的一众小伙伴一起去到了澳门,以一场开阔眼界的考察开启新的一年。
除了对商业项目的实地考察,我们还一起观看了由张艺谋导演的《澳门2049》。
这场大秀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传统非遗文化的艺术性重构,与未来科技颠覆性结合所带来的极致震撼。演出大胆采用了遥控编程机械臂、人工智能影像、仿生飞行器等前沿科技加持重构,通过八大章节,创造性呈现了西北花儿、蒙古族呼麦、苗族古歌、京剧、北方秧歌等8种非遗。
花儿音乐激昂高亢、悠长辽远,满溢着豪迈与热情,西北广袤大地独有的风土人情随着歌声扑面而来,直击人心。
同时,节奏跌宕起伏之下,IRB2600机械臂利用其臂展、有效载荷、多关节灵活运动以及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特点,实现了在舞台表演中的精准动作呈现,与灵动的舞者在投影之下并肩共舞,似挣脱、似逃离,让人不禁思考人类与科技未来的关系。
在如今科技发展飞速的时代下,人们越发地依赖科技,不能离开手机、离不开电脑......那么未来人类又是否会沦为科技的傀儡,被科技所控制,失去自主掌控命运的权利?
仿若来自旷野深处的呼麦声轰然响起,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及以上声部,河道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地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将草原的各种自然声音搬上舞台。
舞台中间的空气动力飞纱装置内置16个风扇,随着节奏的变换送风动力,翩然起舞,营造出纱幕自然飘动的梦幻景象,草原上的风也在此刻变得具象化了。
4K LED的环绕式超高清巨型屏幕上是一只只造型各异的小动物带我们穿越草原的四季更替,春的萌动、夏的繁茂,秋的收获、冬的银辉,让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感受了无限的辽阔之感,感受着自然与艺术完美融合带来的震撼冲击。
身穿苗族服饰的姑娘唱着空灵澄澈的传统苗族歌谣步步进场,随着歌曲的递进与少年们欢快跳着舞,明快利落,身姿矫健,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蓬勃朝气,动感十足,似要将整个舞台点燃。
穿透力十足的极窄光束经108块数控动力镜面精妙折射变幻,配合CMY混色系统输出炫目色彩,光影交织间,贵州地区那跌宕起伏的山地丘陵、温润多变的气候特征等独特地域风貌若隐若现,为历史悠远长久的非遗文化增添现代光辉,仿佛身处非遗“蹦迪”现场。
经典京剧《三岔口》,主角任堂惠与刘利华因误会互相搏斗,浓稠如墨的黑暗却似一道无形的屏障,近在咫尺却仍旧没办法觉察到对方,剧情时而险象环生、时而有惊无险,引得众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舞台画风陡然一转,是极致反差的现代iPad舞,任何一个人都带上了电子的面具,他们似乎回到了《三岔口》中在黑暗之下互不交流的状态,虽共处同一空间,却在电子设备的 “遮蔽” 下,陷入互不交流的僵局,恰似那摸黑搏斗的两人,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这般极致反差的呈现,也如同一记重锤,让我们陷入对现代社会交流方式变迁的深邃思索:在科技快速的提升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否正被冰冷的屏幕阻隔,真正的情感连接又该如何寻觅?
身穿红绿袄子的舞者,在河北昌黎地秧歌的音乐下,扭动腰肢、机灵古怪,活灵活现地展现出逗乐的媒婆形象。
灯光骤然熄灭,12个手拿红帕子的人形机器人踏着“太奶”般迟缓却又极具韵律感的步伐,缓缓踏入舞台,全自动开启一场机器秧歌表演,它们动作整齐划一,步伐机械而有规律,诡异又新奇,赋予了传统秧歌全新的艺术生命。
表演接近尾声之时,其中一个机器人却 “犯了迷糊”出现了“故障”,仍得需要依靠人类技术人员进行调节。这指向意义也不言而喻:当下,科技固然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达成就,但人类的智慧与双手依然不可或缺,科技与人类依旧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关系。
多首经典彝族音乐相互融合,宛如一场灵魂的交响,巧妙交织融合,将人与人之间相逢时那抑制不住的喜悦、相聚时刻尽情释放的欢乐,以及离别瞬间萦绕心头的愁绪等种种真挚热烈、扣人心弦的情感,逐一鲜活地铺陈于观众眼前,直击心灵深处。
与之相互映衬的是美丽纯净的海底世界,舞台上空,垂吊而下的 “潜水员” 身姿矫健,仿若真的在无垠深海中自在畅游。还有采用仿生技术的飞鱼和海龟在观众头上轻盈掠过,那一刻,奇妙的沉浸感瞬间将所有人裹挟,观众仿若身临其境,与海洋生物一同遨游海底。
然而,随着海洋垃圾的增多,生物逐渐消亡,飞鱼和海龟也失去了生机,缓缓停滞在舞台之上,不再动弹。此时,刺目的红色灯光如鲜血般笼罩着 “海洋”,冰冷的蓝色激光仿若审判之眼,扫视着现场每一个人,那无声的谴责似在呐喊:面对生态恶化,每个人都难辞其咎,并非无辜旁观者。
最后在原本以为落幕之际,却又时空倒流,重新焕发生机,恢复如初。但倘若在现实世界里,生态环境因长期得不到切实保护,一步步走向消亡绝境,届时,又怎可能如舞台上这般轻易实现时空倒流?守护生态自然,已刻不容缓。
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这场非遗文化盛宴中当然必不可缺,但这次表演有别于传统舞狮,配合了动态捕捉影像技术和二维互动画面,呈现出虚实结合的舞狮表演。醒狮就仿佛是一只只憨态可掬的 “小猫”,在洗澡修毛时调皮捣蛋,小动作不断,可爱之态总让人忍俊不禁。
最后缓缓升起的巨狮装置,周身镶嵌着的一个个数控金砖,在灯光的映照下此起彼伏,熠熠生辉,美狮形象更生动立体,周身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与之前灵动俏皮的 “小猫” 舞狮遥相呼应,共同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诸事顺遂、吉祥如意。
陕北说书,独特的唱腔如同黄土地上刮起的劲风,呼啸着穿透耳膜,将陕北当地人那份豁达乐观、豪爽不羁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声声唱腔,仿若带着魔力,让听众仿若置身于沟壑纵横的陕北大地,与热情豪爽的陕北人民把酒言欢。
艺人身后是运用先进的激光雕刻 3D 技术精心雕琢而成的光影幕墙,刻画了从宇宙起源,地球形成,远古生物,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的变化过程,带领着我们穿过原始到齿轮机械再到信息时代,不禁令人心生感慨: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碾碎了无数的过往,然而我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却如熠熠星辰,穿越历史的尘埃,顽强地留存了下来,依旧在现代的舞台上闪耀着独有的光芒。
最后舞台以6万颗金球从天而降而落幕,为整台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金球在灯光下闪耀之时,是所有的科技细节和非遗文化都转化为纯粹的艺术享受。
当下,非遗文化虽已非常关注,但在部分人的认知中,依旧残存着对非遗文化的刻板印象,认为民间传统文化便是枯燥无味的、古老无趣的甚至是土里土气的。
然而,相信这部分人倘若观看了《澳门2049》,定会穿过认知的迷雾,原有的观念被彻底颠覆。感受到非遗文化绝非是陈旧的代名词,相反,它可完全挣脱固有枷锁,以新潮时尚的崭新面貌示人,甚至能够融入前沿科技,绽放出充满未来感的璀璨光芒,在时代的舞台上续写传奇。
整场秀看下来,还有一个让我们很震撼的点,《澳门2049》可谓将“合而不同”呈现的淋漓尽致。深入探究节目细节时便能察觉,每个节目所采用的非遗曲目皆为传统经典曲目,其词意似乎与科技情景所呈现的内容并不一致,如《彝声·海洋》中演唱是情感的故事,演绎的却是海洋生态的变化;《唱书·源起》中演唱是孙悟空的故事,身后却是文化的进程。然而,一旦全身心沉浸于这场表演之中,却又是那么的完整,让人同时感受到着来自不同维度、不同形式艺术融合碰撞所产生的强烈冲击。
经仔细回味会发现,导演团队是以音乐节奏作为关键 “榫卯”,将姿态各异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巧妙拼接、无缝融合,最终达成“合而不同、美美与共”绝妙效果。
回归商业领域,其实市场上结合非遗创新的案例已然屡见不鲜。然而,不乏出现一些令人惋惜的 “偏航” 现象,有的”力道不足”流于表面,看似创新,实则原地踏步,毫无建树;有的“用力过猛”过度追求所谓的 “现代感”,让非遗文化原本的韵味丧失殆尽,变得面目全非。
鉴于此,我们在商业空间规划中,也要找到属于我们的关键 “榫卯”,精准把握非遗文化与创新表达之间的微妙平衡。既要深挖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萃取非遗的精髓,又要贴合现代审美潮流,大胆运用新颖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创造出既承载着民间传统文化的醇厚韵味,又洋溢着现代潮流气息的佳作,让非遗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不拘形式,探索更多民间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方式,找到专属商业空间领域的平衡点,更多兼具民间传统文化及现代潮流的非标作品即将诞生,请敬请期待!
●空间印象策略型商业设计机构,二十年来只专注两件事:将一切商业文旅化、景点化、乐园化;将一切景区、乐园商业化。提供定位、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美陈、灯光、品牌、导视等一体化设计。